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0篇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反思10篇( 三 )


四、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 提出从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 , 学生记知识 , 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 , 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 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 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 , 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 , 有兴趣 , 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
第三种教法 ,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 , 自己学习 , 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完成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 。学生的情感 , 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0篇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反思10篇】第四种教法 , 通过学生的联想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通过验证联想 , 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 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 , 通过验证进而概括 ,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 , 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
人无完人 , 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 , 多多反思 , 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 , 不断进步 , 不断完善 ,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反思4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 。在数学课上 , 有思维比拼 , 也有对错辩论 , 有积极的合作 , 也有巅峰的对决 。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 , 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 , 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 , 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 , 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 。不知不觉 , 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 甚至是挑战我 , 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 。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 , 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 , 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 , 乐在其中 , 相识恨晚 。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 , 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 , 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 , 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 , 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 , 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 , 怎么去做 , 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 , 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 , 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 , 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 , 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 , 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 , 在我看来没有必要 , 这和12—4有什么区别 , 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 , 而且又做不错 , 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 。如果让学生去编书 , 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
2、教师要教的少 , 让学生学的多 。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 , 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 , 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 。如何让学生学的多 , 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 。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 , 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 , 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 。起初 , 预习并不顺利 , 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 , 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 , 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 。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 , 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 , 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 , 比如 , 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 , 谁学会的快 , 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 , 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 。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 , 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 , 学生的兴致提高 , 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 , 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