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底捞学习 危机公关手段有哪些?

猎云君:海底捞遭遇食品卫生安全重大事故 , 面临品牌形象损毁 , 消费者不再信任的危机 。 而海底捞凭借完美的危机公关 , 从近乎沦陷 , 到扭转局势 , 舆论一片赞赏 。 海底捞做了什么?创业者除了看热闹 , 能够学到哪些门道?优秀的危机公关应该怎么做?
海底捞的沦陷 , 海底捞的逆袭一篇《暗访海底捞:老鼠爬进食品柜 火锅漏勺掏下水道……》 , 海底捞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 只不过 , 这一次是重大“负面新闻”!不过分的说–关乎生死!
14时 , 海底捞在北京劲松店、北京太阳宫店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爆发3小时后 , 海底捞发出了第一份致歉信 。 2个多小时后 , 它又对这一危机发布了7条处理通报 。 其中 , 第六条中 , 责任董事会承担 , 涉事员工无需恐慌 , 被网友疯狂转发 。
【向海底捞学习 危机公关手段有哪些?】食品安全早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 网民对食品卫生问题高关注、零容忍 , 对不道德的企业毫不留情 。 海底捞在这样一个大火“坑”面前 , 勇于坦诚认错 , 在致歉信中回应媒体所报道的“情况属实” , 这样直接的回应 , 在近几年互联网公司撕逼大战中 , 简直少见 。 而海底捞在此次公关危机中的表现 , 被很多的品牌公关专家评论:危机公关的教科书!
海底捞完美的危机公关 , 很值得创业者思考和学习 , 甚至适当模仿 。
企业根本没搞清楚公关危机的“危机”是什么真实情况是:当企业对危机进行公关时 , 常常才是真正危机的开始;把控事态发展 , 不至于事件发酵 , 将公司卷入舆论的漩涡 , 才是危机公关的目的 。 所以 , 危机公关的本质 , 就是大众情绪管理 。
因此 , 谁对谁错 , 往往不重要 。 重要的是要让大多数人认为你是对的 。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发生后 , 我们每次都能看到很多道歉信 , 内部信 。 比如315某外卖续费事件 , 比如某酒店安全问题事件 , 某名牌质量问题等 。
企业在公关事件中 , 道歉信分为三种态度:
1)我是对的 。 这件事我也受了委屈 , 你们怎么不讲理;
2)我是错了 。 但是行业都是这么玩的 。 虽然我不能明说 , 但是 , 你们何必这么认真;
3)我是错了 。 但是以前我贡献了那么多 , 这点事儿其实不算什么 。
这些写了还不如不写的道歉信 , 当用户看出这是敷衍性质的道歉信 , 反而会激起事件的二次发酵 。 这时候 , 就是真正危机开始的时候了 。 当一个企业和全国网民搅入到口水战时 , 就已经违背了公关危机的初衷 。
公关的作用 , 是平息事件 , 而不是讨论对错 。 互联网时代 , 已经不是由传统几个强势渠道把控舆论走向的年代 。 群众有自己的发声渠道 , 而且网络环境下 , 人们的言论更加的情绪化 , 感性化 。
2013年 , 京华时报报道农夫山泉水质标准不如自来水 。 农夫山泉的回应是“冤枉 , 我们怎么会不如自来水!” , 结果引来了瓶装水标准全民大讨论 , 把自己拖进了一个更大的舆论漩涡 。 而整个事件中 , 群众从来没有关心过农夫山泉到底有没有达标 。
移动互联网时代 , 大众情绪如洪荒之力 , 只有情绪能够引导情绪 。
海底捞做了最该做的 , 却被认为反其道而行大部分品牌对负面新闻的处理逻辑是:能否认就否认 , 模棱两可 , 部分承认 , 转嫁给别人 , 甚至不发声 , 悄悄等待新的热点出现 , 黑对手去 。
情况属实!错了就是错了
而海底捞的做法是:错了就是错了 , 承认 , 并道歉 , 然后整改 。 这是海底捞的危机公关思维 。
暗访新闻曝光后 , 海底捞大约在4小时后发布道歉声明 , 基本符合舆情处理的“黄金四小时” , 并在2个多小时后 , 确定处理方案并公诸于众 。
越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 管理者越需要明确企业必须保护的生存资源是什么 , 在“消费者、员工、供应商、政府部门、媒体”中确定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 , 才能寻找到可以为己所用的转折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