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林亿辈篡改了三阴三阳六病篇的题目
在《伤寒论》中 , 六病篇题目都是“辨XX病脉证并治” , 但孙本是“XX病状” , 高本是“辨XX病形证” , 而《金匮玉函经》与高本相同 。王叔和在《脉经·序》中说过:“夫医药为用 , 性命所系 , 和、鹊至妙 , 犹或加思 , 仲景明审 , 亦候形证”;可见 , 王叔和在撰次“仲景遗论”时 , 六病篇题目应该是:“辨XX病形证” 。题目虽然只是个标识 , 但通过这个标识可以看出:张仲景在诊疗疾病时 , 注重的是“形证” , 并非林亿辈所谓的“脉证”;虽是一字之差 , 但导向却迥异!
6、太阳篇中的第一条是林亿辈新组合的条文
“太阳之为病 , 脉浮 , 头项强痛而恶寒” , 后人都称之为太阳病的题纲 。但相关的条文 , 在高本《伤寒论》中是:“太阳为病 , 头痛项强而恶寒 , 其脉浮数 , 宜桂枝汤” 。在孙本《伤寒论》中则是两个独立的条文:“太阳之为病 , 头项强痛而恶寒”与“太阳病 , 其脉浮”;在《金匮玉函经》中与孙本相同 。这应该是林亿辈将“痓、湿、暍”三病从太阳病篇移出后 , 将两条合并为太阳病的题纲了;但条文只包涵了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的部分脉证 , 明显是有问题的!
7、太阳病中的第六条是林亿辈新校入的条文
太阳病中第六条 , 在高本与孙本《伤寒论》中都没有相关的内容;在《脉经·卷七》“病不可发汗病第一”中 , 虽有“风温”一词 , 但与这条的意义并非相同 。这条多数注家都是随文释义 , 虽然有个别注家也提到了阳明病 , 也并非理直气壮 , 而且对冒以太阳病的错误只字不提;更有一些注家 , 以此来炫耀《伤寒论》同样可以治温病 , 认为太阳病包括伤寒、中风、温病;还有一些注家 , 将这条作为《伤寒论》只能治伤寒 , 不能治温病的依据 , 又进一步将《伤寒论》狭义化了 。
8、二十九、三十条也是林亿辈新校入的条文
太阳病中的第三十条从文义上看 , 应该是对二十九条进行的阐释;但是 , 二十九条方证不对应 , 三十条象梦语一样颠三倒四 。林亿辈竟将这样的条文校入《伤寒论》中 , 说明了他们对《伤寒论》的认识也非常有限!
9、关于“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
在《伤寒论》与《金匮玉函经》的“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中 , 开篇即言:“夫以为疾病至急 , 仓卒寻按 , 要者难得 , 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 , 比之三阴三阳篇中 , 此易见也 。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 , 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这段在高本与孙本《伤寒论》上都没有相关的文字 , 应该是林亿辈以王叔和身份所作 。但王叔和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 , 明显是因为不理解张仲景三阴三阳六病理论 , 对所搜采的其他经方家和医经家的个别条文 , 以及自己对治疗伤寒的某些认识 , 不知该置于何篇 , 于是就“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 , 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 他认为“此易见也” 。
以上九条 , 也只是大致分析了林亿辈在校修《伤寒论》时所出现的明显错误 , 尤其是搞乱了张仲景的学术渊源!
四、《金匮要略》根本就不是张仲景的个人著作
北宋时 , “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 , 于蠹简中得《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 。校正医书局林亿辈误认为是《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 , 并“以其伤寒文多节略 , 故断自杂病以下 , 终于饮食禁忌 , 凡二十五篇 , 除去重复 , 合二百六十二方 , 勒成上、中、下三卷 , 依旧名曰《金匮方论》” 。“然而或有证而无方 , 有方而无证 , 救急治病其有未备”;“又采散在诸家之方 , 附于逐篇之末 , 以广其方”;“使仓卒之际 , 便于检用” , 即《金匮要略》 , 并署名汉·张机 。
但是 , 只要将《金匮要略》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脉经》卷七、八、九和西汉经方十一家的目录比较一下就知道:
推荐阅读
- 炉石传说狗头人与地下世界冒险模式卡组推荐[多图]
- 苏宁和京东走向分岔路口? 苏宁与京东
- 吸管工具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吸管工具怎么用
- 经典的传承与创新-《熊猫祖玛》受热捧[多图]
- 剑与远征霜息冰原阵容攻略:霜息冰原阵容搭配推荐[多图]
- 小事与大事 大事小事
- 空调通风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空调维修大全
- 妄想山海分水骨获取方式与作用一览,推荐阅读
- 创造与魔法二级符文魔法配方大全,知识科普
- 装修卧室门的选购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