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篇( 四 )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 , 那就显得单调、枯燥 。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 。还有的时候 , 先把语言写出来 , 然后再交代说话者 。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4.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 , 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
第二课时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 , 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 。
3.学生评价 , 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 , 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 , 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 , 布局合理 。
(2)书写正确 , 字体规范 。
(3)自我检视 , 不断提高 。
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 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 。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 , 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
6.班内作品展示 。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 , 学生尝试读一读 。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 , 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 , 当以死守 , 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 意思为指勤勤恳恳 , 竭尽心力 , 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
三国时期 , 蜀主刘备死后 , 后主刘禅继位 , 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 , 南征孟获 , 积极准备两次北伐 , 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2)“捐躯赴国难 , 视死忽如归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 , 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 , 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
(3)“祖宗疆土 , 当以死守 , 不可以尺寸与人 。”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 , 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 , 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 , 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
宣和七年冬 , 金兵两路攻宋 , 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 。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 。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 , 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 , 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
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 , 相互交流 , 看谁读得 。
自己练习背一背 , 再抄写一遍 , 积累下来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桥》
教学目标:
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 指导朗读 。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同学们 , 今天 , 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 , 全文只有五百来字 , 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 , (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 ,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
二、初读课文 , 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 标出自然段序号 ,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提个醒 , 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 , 读了课文 , 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2-3人 , (评:概括能力不错 , 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