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及写作特点探讨
1.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艺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 , 它能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 , 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 。想一想本文的情节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
2.本文以“项链”为题 , 但一开始却用近千字的篇幅 , 写主人公的出身 , 她的婚姻和她的梦想、苦恼 。这样写有必要吗?若有必要 ,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若无必要 , 说说为什么 。
3.文章写到玛蒂尔德赔偿了项链 , 还清了债务 , 故事似乎可以完结了 , 为什么又要在结尾处交代项链是假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对文章的结尾 , 有的同学不满意 , 尝试着做了几种不同的续写 , 你认为下面列出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续写较好 。若认为这几种都不好 , 请说明理由 。
①玛蒂尔德悔恨不已 , 慨叹年华已逝 , 从此一蹶不振 。
②玛蒂尔德喜出望外 , 讨还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 , 开始了新的追求 , 新的生活 。
③玛蒂尔德百感交集 , 喜怒无常 , 她的精神崩溃了 。
④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 , 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 , 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而未得结果 。
5.关于本文的情节高潮 , 下面列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解 , 试联系文章的主题 , 选择符合作者安排情节意图的理解 。
①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足风头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
②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足风头是全文主要情节的高潮;而小说结尾由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那串丢失的项链是假的 , 是另一个高潮 , 是一个情绪高潮 。
③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是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 至结尾处是情节的高潮 , 全文在高潮处结束 , 没有交代结局 。
二、思想内容分析
1.文章中有这样的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 , 也可以成全你 。”你认为这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吗?如果是 , 为什么?如果不是 , 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仔细阅读下面的句、段 , 结合加黑的词语 , 说说这些句、段分别表现了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性格特征?
①她没有陪嫁的资产 , 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 , 了解她 , 爱她 , 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
②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 , ……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 , 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 , ……这时候 , 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 , ……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 , ……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鲈鱼或者松鸡翅膀 , 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
她没有漂亮服装 , 没有珠宝 , 什么也没有 。
③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 , 沉迷在欢乐里 , 什么都不想了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 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 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 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
④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 , 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
⑤但是有时候 , 丈夫办公去了 , 她一个人坐在窗前 , 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 , 那个晚上 , 她多么美丽 , 多么使人倾倒啊!
⑥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
3.玛蒂尔德“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佛来思节夫人)” , 但平时玛蒂尔德“不想去看望她”;后来 , 为了借首饰参加舞会 , “她到她的朋友家里”;十年后 , 当玛蒂尔德“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时 , 她在公园里主动“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 。请简要分析 , 玛蒂尔德的这些作法 , 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4.作者对玛蒂尔德是批判 , 是同情 , 还是兼而有之呢?
三、句子与词语的推敲、辨析
1.课文中下面的两句话 , 都有“觉得”一词 , 请分别找出它们的宾语:
①她不能够讲究打扮 , 只好穿得朴朴素素 , 但是她觉得很不幸 , 好象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
推荐阅读
- 语文经典教学教研设计方案
- 八年级下册英语优质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参考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
- 八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 九年级语文教师的教案范文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方案
- 小学一年级新生自我介绍30字 小学一年级新生自我介绍200字优秀范文
- 懊恼的近义词是什么反义词是什么 懊恼的近义词是什么
- 沥尽心血的意思和造句 沥尽心血的意思
- 借问是什么意思 诘问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