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孤苦的意思 伶仃孤苦( 三 )


其中有《老子》、梁章钜《浪迹丛谈》中的话 , 恐是恩光误记 。“习伏众神”一句源自桓谭《新论》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始标作者为“庄子” 。此外《翰海》卷三收录扬雄《复桓谭书》也载有此句 , 恐怕恩光的误记来源于此 。由此可知 , 这段文字或也在六月十八日所录 。至“慈俭为宝” , 则与《老子》有关 。恩光虽然两次强调“偶录” , 但这些语句并非偶然 , 而与日常生活多有关系 。“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 似乎针对家人使用各种伎俩而言 , “慈俭为宝”则寓含箴劝家人慈爱俭朴之意 。
至于书札中语 , 出自明人沈佳胤所辑尺牍集《翰海》中孔愿之《寄朱景周书》 , 不过恩光在抄录时似乎作了修改 。原书中“当在林莺唤友、梁燕将雏之际”被修改为“当在近届黄花烂漫之际” , 给人增添更为绚丽的画面想象 。当然 , 或许恩光所见者为别本 。这封书札曾被朱光潜认为“雅到俗不可耐”(《古代书牍略谈》) 。虽是俗 , 但对此时的恩光而言 , 仅仅“玉人夜从何路来吾梦境也”一句 , 就能令他感同身受 , 何况信中还有对于下次会面必成的期待 , 无怪乎恩光笔录于此 。
根据恩光日记记载 , 这一天是“中伏” , 天气“酷热特甚 , 挥汗如雨” 。闷热的天气外加烦闷的心绪 , 使得这一页氤氲着浓烈的情感 , 散发着夏天暧昧的气息 。
与仆人李成相爱之始末
“缘”究竟是谁?为何恩光要在日记中对他诉说如此浓烈的思念之情?
仔细梳理恩光日记 , 不难发现 , “缘”即是恩光的仆人李成 , 日记中称作“成”、“成儿”、“成僮”、“成棣”、“缘”、“源”、“缘心”、“元”等 。为何恩光要在日记中更改仆人姓名 , 以各类昵称取代“成”的称呼?这一切始于宣统元年(1909)四月初七日的一场家变 。那场家变最终迫使李成离开恩光家 , 而恩光对李成的称谓随即发生变化 。恩光郁结于心的情愫就此一泻而不可挡了 。
“成”在宣统元年(1909)十月开始服侍恩光 。初次出现在宣统元年十月初十一日日记中 , “回家掌灯 , 成儿伺候” 。此后数天 , “成”与其他仆人“鸿”、厨役“羊”等一道培植花木等 。日记中未见两人亲密情感 , 至十月底恩光携带成、祥两仆参与清东陵祭祀活动 , 两人关系日益亲密 。十月十八日日记云:“携成、祥二仆围炉饮食 , 颇觉境新意畅 。”十一月二十四日恩光宿于南关店 , “成为铺陈 , 伺候周致 , 甚适慰 。”至十二月底 , 家中人察觉此事 , 大肆排挤 。恩光日记写道:“最近得力一人 , 反为泯不知耻众辈过事排挤 , 妄造蜚言 , 辱詈搜剔 , 日夜媒孽 , 总使不令一朝居所遇 , 合家如此 , 而天良何在?”尽管恩光并未点名此人为何 , 但宣统二年四月日记及五月七日日记将这一谜底揭晓:
四月七日 , 欲携成游万寿寺 , 少纡积郁 , 忽构谗诬 , 令人愤懑 。昏瞀之间 , 不辞泣泪而去 。服事六个月 , 并未一日离 , 一旦为阖家众人攻去 , 实属可恨可伤 。至廿一日 , 婉小厮长龄于次日说和归来 , 而隔日变生多梗 , 事又不遂 。长龄小子模棱可恶 , 而家孽更生别计 , 真令人痛恨终身也 。廿六日 , 见缘方悉 。是晚大风雷雨……几坠沟渠灭顶 , 否缘挟持 , 恐难保也 , 则死生之共信然 。
【伶仃孤苦的意思伶仃孤苦】五月初七日 , ……午初晴 , 缘心遇 , 遂步大街乘月 , 少叙各归 。凄楚展转 , 今日整一月矣 。如梦 。(旁注:若度一年 , 何苦如是?殆前生孽与?)
这两则记载清楚表明“成”与“缘”(“缘心”)即是一人 。此人宣统元年十月随侍恩光 , 此后与恩光情好日密 , 甚至还在大雨中救过恩光一命 。然恩光家人似窥破两人之间秘密 , 必要将“成”逐出家门 。宣统二年四月七日 , 成最终含泪辞别恩光 。此后五月初三 、初五 , 恩光均与“源”有约 。至五月初七日 , “成”离开后一个月 , 恩光与“缘心”再度相遇 , 时距“成”离家正一月 , 则“成”即“缘” , “缘”即“成” 。此后日记中“缘”、“成”错杂记载 , 大体而言 , 两人关系亲密时 , 记“缘”多于记“成” 。二人关系疏远时 , 则多记为“成” 。恩光以这样的小心思 , 表达他私密情感的亲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