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引郑逸农老师的话),学生就会是不断的擦出思维的火花,才能进行创造性阅读,学会审美感悟,学会人文的关怀,才能使学生感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好体验,但教师要对集体的思维及时加以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
4、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服务,展现当时北平的图片或者北平的作者提到的景物,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适当地插些郁达夫的原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使教学内容紧凑些,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结束时,没能更好地进行必要拓展和延伸,没能由课内走向课外,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
叶圣陶说过“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让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读,学会自学,学会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符合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
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教案4
《鸿门宴》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
[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教学时数]三教时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 。要读出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
2、简析《核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在力,是暴秦的主要奠基人 。
2)项羽起兵及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 。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北的教训 。“时不”,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我战之罪也” 。
4)“鸿门宴”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
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
二、读讲课文一、二两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王(wang)关中”“说(shui)项羽”“美姬(ji)”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军霸上”、“王关中”;抓点同为名词作动饲用,读第四声 。
“成五采”、“为(We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第二件骨‘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 。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推荐阅读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建议大全
- 苹果树看图写话一年级下册 看图写话一年级下册
- 小孩语文学习方法
- 2022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2022语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超实用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必看技巧
- 长治沁县高中录取分数线2020 2022长治沁县第六中学录取分数线
- 2020年朔州中考各学校录取分数线 2022朔州市普通高中中考录取分数线
- 高考语文超实用的备考原则2021
- 2022重庆江津区高中风险区调整最新消息
- 关于动态调整江津区高中风险区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