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七 )


一、学习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学期初 , 我们教研组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 我们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 学习新课标时 , 我们积极聆听 , 认真做好笔记(校际间的学习);听完同事的观摩课后 , 我们畅所欲言 , 互相交流感受 , 并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发到博客的“评课议课”栏目里;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及时和大家交流 , 直到达成共识为止(同事间的学习) 。工作之余 , 我还经常借阅一些杂志 ,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 充实自己的头脑 , 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
二、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一个特殊时期 , 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 采取有效的措施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特别是学习重要性的教育 。在这个学期 , 我经常利用契机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 ,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 教育学生要认真上课 , 积极思考 , 积极发言 , 培养学生敢想、敢思、敢说、敢做 。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找回自信 , 爱学习 , 能主动学习 。
1、教学常规上狠下功夫
备课———学期初 , 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 , 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 , 着重进行单元备课 , 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 , 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 , 该怎样解决 。在二次备课中努力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 。做到了“课前精心二度备课 , 及时上传教案”。力争在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 , 分散难点 , 课堂语言少而精 , 精而准 。
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 , 激发学生思考 。放手让学生探究 , 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对学生的回答采取“表扬加鼓励”的态度 , 从而打破了“一言堂”或“老师和几个同学的表演”的局面 , 学生乐于思考 , 敢于积极回答问题 。(2)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 , 我采取让学生先学习、先探究 , 然后互相讨论、比较、交流的方法 , 让孩子们做课堂的主人 。在讨论中增知识 , 在比较中辨是非 , 在交流中长见识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 , 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 , 再变“薄”的过程 , 既形成了知识网 , 又学到了方法 , 容易产生学习迁移 , 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
作业———做到精讲多练 , 有针对性 。并且严格执行学校的“周三无作业日”的规定 。作业的布置做到了适中而形式多样 。学生的作业我尽量及时批改 , 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 , 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 , 哪些是共性问题 , 需要集中讲解 , 哪些是个性问题 , 需要个别辅导 , 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加强作业完成情况的管理 , 我还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 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 , 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 , 并及时收发作业 。
2 。教学管理系统化 , 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 , 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 , 得出更合理的数据 。对所教的班的每次测试成绩也记录 , 并进行分析 。只要有进步的 , 就给予口头表扬 , 适当的给予物资的奖励 。
在前面分组的基础上 , 各组之间展开竞赛 , 测试时小组均分在90分以上的全组给予加分和奖励 , 这样不仅进步的同学有积极性 , 组长积极性也挺高 。
三、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 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 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 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 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 , 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 ,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定量采用等级制 , 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 , 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 获得了哪些进步 , 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认识》 , 王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 , 能收集、记录较大的面积 , 知道如何推测、换算 , 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 。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 希继续努力 。等级评定 , 优 。”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 , 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 ,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 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