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篇( 八 )


分析:一个“可爱”就足以间接表达了作者见到草原时的心情 , 给人一种身心舒畅愉悦的感觉 , “清新”“明朗”的草原是作者看到草原时的感受 , 这种感受使作者感到满心的愉快 , 以至于想高歌一曲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
作者这里由景生情 , 直接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时的惊喜和愉悦 , 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写法 。
(2)在天底下 , 一碧千里 , 而并不茫茫 。
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绿 , “千里”指草原的辽阔 。这句话形容草原一片碧绿 , 十分辽阔 。放眼望去 , 目之所及 , 哪里都是绿的 , 但是却并不因为空旷而显得苍茫冷清 。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 到处翠色欲流 , 轻轻流入云际 。?(结合图片课件展示这种渲染效果 , 帮助学生理解)
分析:“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 , 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 。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 , 这非但不矛盾 , 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 。“翠色欲流 , 轻轻流入云际” , 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 。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 , 绿得油亮闪光 , 给人“欲流”的感觉 。这是化静为动 , 突现草的色泽 , 草的生命 , 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 。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 , 草原与长空相接 , 浓绿与云天照映 , 翠色千里 , 连绵不断 , 一直伸向云天深处 。再说汽车在前进 , 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 , 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 , 一碧千里的草原 , 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4)这种境界 ,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 既愿久立四望 , 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分析:这种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 , 犹如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一样的境界 。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 , 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让作者感到非常惊叹;而草原的辽阔 , 小丘额柔美和羊群的点缀犹如一幅中国画令人感到非常舒服 。“愿久立四望”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 , 让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 , 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 , 诱发起激情 , 想吟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赞叹与喜悦 。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却又合理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
句式:既又(并列关系)会用该句式造句 。
4、教师总结: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 , 又寓情于景 , 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的惊喜和对草原风光的赞叹之情 , 字里行间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由衷的赞美 。
板书:草原美景——风光美
5、师:同学们 ,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不美 , 老舍先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为我们描述了草原的美景 , 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 , 让我们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 把这一幅如画的美景记到心里吧 。
五、深读感悟 , 人情之美
师:既然来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 , 自然要去看看独居特色的蒙古包 ,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 , 走进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 。
请同学们自读二到五自然段 , 读后小组讨论你的感受 。
1、走进草原 , 热情迎接
出示优美例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 , 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 只要方向不错 , 怎么走都可以 。
问:“洒脱”是什么意思?(潇洒、自由)
可以换成哪些词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 , 怎么走都可以)
分析:在广袤的草原上 , 可以自由的开车 , 不用顾忌有任何阻碍 , 而且一路翠色尽收眼底 , 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都变得宽广和洒脱了 , 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
(2)忽然 ,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 群马疾驰 , 襟飘带舞 ,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推荐阅读